“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经济大省江苏有了发展新方向。
当这份时代嘱托聚焦连云港东海县这一“世界水晶之都”,又会折射出怎样的璀璨光芒?
2024年东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81亿元、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连云港市前列;荣膺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数、发展潜力三个“全国百强”。
于此,一块块来自东海的天然水晶通过直播镜头涌向全球买家,一件件雕刻饰品沿着“光纤丝路”走向世界;从闪亮的资源禀赋中孕育而出,“345”产业的“晶”彩故事接续不断;得益于“水晶文化”的照耀,东海更是坚守为民初心,探明光明温暖的“共富之路”……
以“晶”为媒,“跨”出新机
清晨7点的东海水晶城淘晶广场,跨境直播间里已是一片繁忙,主播手持巴西紫水晶,用流利的双语向全球买家解说设计灵感;露天集市上,游客举着手机直播淘货,黄水晶手链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
而这里,正是“世界水晶之都”的鲜活缩影——2024年,东海水晶交易额突破460亿元,4.5亿件匠心制品热销全球。
独特的地质优势让东海县成为水晶资源的富集地,这里汇聚了全球70%的高品质水晶。回溯30年前,6000多名怀揣梦想的“淘晶人”奔赴巴西、赞比亚等国家,开启原石采购的征程;如今,东海县已经建立起跨境电商监管仓,打通了上海浦东机场转关通道,构建起一条涵盖原料采购、创意设计、跨境物流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全县约有3500家水晶加工企业,相关从业人员数量高达30万人。
“买全球、卖全球”,东海县正以“晶”为媒,“跨”出新机。
全县共培育超2000名跨境主播,建成全国首个水晶版权登记工作站,推出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通关、结算、物流全流程数字化。2024年,当地联合阿里、抖音等平台开展“电商大讲堂”,培训超2万人次,带动61家水晶企业升级为规上文化企业。
从露天摊位到跨境直播间,水晶产业早已成为“开放东海”的关键支撑,如今更在时代浪潮中催生出第二块东海“招牌”——手工穿戴甲。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穿戴甲+北美”这一关键词,“纽约穿戴甲店营业至凌晨”“北美新潮且利润超高的小品类穿戴甲”等内容屡见不鲜,由此足以看出穿戴甲在海外市场的火爆程度。
而善于把握时机的东海人,凭借多年在水晶行业积累的经验,借助跨境电商的东风,不仅将穿戴甲销往北美,更出口至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全球各地。掐丝珐琅的《千里江山图》等高端款的“指尖艺术品”甚至被海外买家视为收藏品。
手工穿戴甲的成功“出圈”,离不开东海雄厚的“水晶家底”。水晶,正是手工穿戴甲部分甲片配材的来源。从2019年开始,东海涌现出一大批经营甲片装饰的小商户,他们外出考察中意外捕捉到手工穿戴甲蕴含的巨大商机。短短几年间,东海迅速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穿戴甲生产基地。如今,穿戴甲“一中心两基地”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年销售额80亿元、占全国70%。
当青花瓷的缠枝纹爬上欧美消费者的指尖,当紫水晶的能量寓意被全球年轻人追捧,这条贯穿东海产业的逻辑愈发清晰:资源为基,开放创新,这段“东海故事”要在世界舞台上“闪闪发光”。
“百强榜”上的“新晶彩”
走进位于江苏东海经开区的奥博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机械臂正精准操控着石英管的焊接工序,自动化抛光设备高速运转,一排排高纯度石英管成品整齐码放。这家深耕高纯石英材料深加工领域的企业,长期为光伏、半导体、光纤等尖端产业提供配套产品。
这样的场景,正是东海县硅产业向新跃升的生动缩影。
作为“世界水晶之都”,东海“晶”彩的层次颇为丰富。东海县境内硅材料资源丰富,尤以石英和水晶最为著名,石英储量约3亿吨,水晶储量超过30万吨,储量和品位均居全国之首。依托得天独厚的石英资源,东海县已然蝶变为全国硅材料产业的“创新高地”。目前东海县集聚了全国85%的石英材料生产企业,拥有600多家硅工业企业,构建了国内以石英为主、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硅产业集群。
这里的创新光芒尤其耀眼。
大院大所层面,近年来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硅产业科创中心、高纯石英材料评价中心、硅材料装备智能化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速推进,为产业注入创新“源动力”。企业层面,以位于双店镇的江苏德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拥有各类专利40余件,成功攻克合成高纯石英砂技术壁垒,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具备量产纯度在5N8以上高纯石英砂的企业。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化学反应”,亦在南北协作中迸发新火花。
3月20日-21日,无锡与连云港联合举办半导体石英材料产业链对接活动。会上,两地的企业代表围绕各自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专长领域,深入探讨两地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点、方向和潜在的合作机遇。这场“南北牵手”,不仅彰显东海硅产业的硬实力,更成为江苏区域协同发展的鲜活注脚。
跳出硅产业的“单点突破”,东海县正以“345”产业布局勾勒全域创新的新版图。
2024年,投资超50亿元的海智新材料签约落地,打造高性能合成纤维产业发展新场景;麦金地中央大厨房竣工投产,引领绿色食品产业奔向广阔蓝海;水晶加工综合服务基地启动建设,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聚焦“345”产业体系,东海县全年新签约过亿元项目169个、总投资430亿元。
不仅如此,去年东海县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9家,获评省瞪羚企业4家;福东、圣达、宏伟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引建重大产业平台3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5.6%,全市4项“中国好技术”全部花落东海……一组组数据的背后,皆是东海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刻理解。
资源禀赋是起点,但非终点。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点石成金”,这座苏北县城正如车间里那些闪耀的石英管,其“晶”彩不止于其天然光泽,更在乎创新之火淬炼出的“新质光芒”。
以人为本的“晶都魅力”
璀璨的水晶不仅折射出自然的馈赠,更映照着这片土地上“共同富裕”的民生图景。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东海人的“饭碗”里盛满创新与活力。2025年春节刚过,东海县人社局三楼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便人头攒动,78家企业带来4000余个岗位,抖音直播同步开启“线上抢人”模式。回望过去一年,东海县的就业保障用情用力,共发放富民创业贷款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
这里更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东海实景”。
去年,城北高级中学建成投用,全县新增高中学位5600个;第四人民医院启动建设,牛山街道卫生院完成改扩建,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3家,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0家;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385户,新增托位300个,发放各类救助金1.4亿元。
漫步东海城乡,“美”的蜕变无处不在。
城市“新”的形象更加鲜明。去年,东海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1个;文化路、民顺路等5条便民道路建成通车;236套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283个电瓶车充电端口投入使用;建成生活污水治理达标区2个;新增口袋公园6个,城市绿地8处。
乡村“美”的图景更加生动。去年,东海改造户厕2万余户,新建污水管网360公里,打造农村生态河道88.3公里;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9个,牛山郇圩获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李安线、新姜线等一批县道建成通车,310国道、236省道养护大中修全面完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海则用PM2.5浓度、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分别居全省第8、第3;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国省考断面达标率均为100%这样的“绿色数据”去证明。
绿水青山中,东海绘就出一幅文商旅深融的共富长卷。
2025年央视首发大会上,水晶“齐天大圣”惊艳全球,立体镂雕技法让非遗文化破圈出海。春节期间的西双湖景区,600架无人机以天为幕、以晶为魂,演绎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现代神话,传达“东海水晶甲天下”的坚定底气。2024年,1037万人次游客用89.5亿元消费投票,将“水晶之都”升华为“精神原乡”。
从30万吨水晶矿藏到百万人民的笑颜,东海用“人”的温度重新定义“共同富裕”。这座水晶之城已然证明:最大的“晶彩”,不在博物馆的展柜,而在千家万户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