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长江(湿地)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召开,旨在推动落实国家“长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码赋能,为进一步规范江苏长江(湿地)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开展站点监测任务及科研管理活动提供保障。
会议详细解读了《江苏长江(湿地)生态质量监测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围绕监测站长期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交流意见。
会议指出,要以打造全国湿地生态监测示范标杆为目标,重点推进3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与地面传感系统,实现对长江江苏段典型湿地的全要素动态监测;二是建立跨行政区数据融通平台,打通生态环境监测保护、湿地保护中心、科研院所等7个部门的数据壁垒,形成覆盖水质、水生态、植被、鸟类等多项指标数据共享平台;三是多方筹措保障资金来源,借助正在开展的工作和研究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前规划和准备,保障监测站建设和工作的开展,提升监测站能力水平,形成资金支撑和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随后,与会人员来到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鸟类多样性观测样线,听取关于安装在此的声纹智慧系统运行情况介绍。大家透过望远镜观测到冬候鸟罗纹鸭、绿头鸭、琵嘴鸭。头顶不断飞过的夏候鸟先头部队灰头麦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长长的粉色的腿,黑白色羽毛,一个小水塘内3只黑翅长脚鹬,时而翩翩起舞,时而漫步觅食,引得大家驻足,纷纷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刻的生态美。
未来,各方将以江苏长江(湿地)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设为契机,深化多方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强化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融科研、科普于一体,积极发挥综合站优势作用,打造全国生态监测、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监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