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不仅重塑了社会生活形态,更催生了新的经济业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由消费领域延伸至生产环节,工业互联网成为互联网规模化赋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切入口。日前,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在沈阳举办。本次活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聚焦工信部“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和“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讲、企业对接等形式,助力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率先选择纺织产业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目前福州纺织业已打造13个省级以上数字化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图为长乐区一家化纤纺织企业智能车间内,机器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央地协同成效显著
工业互联网不仅是数字技术嵌入的过程,更是产业链协作的过程。创新园区基建、升级园区配套、加强区域协调、深化供应链协同是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专家表示,应继续依托“百城千园行伙伴计划”等平台,推动实现“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要素X”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赋能千行百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事实上,“百城千园行”构建了工业互联网政策的“推进器”。通过对相关政策、重点工作进行宣贯,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共识。各地积极出台地方政策文件,加速推进了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落地实施。
专家表示,“百城千园行”打造了新技术新模式的“播种机”。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吸引优质企业、资金等加速向园区集聚。各地通过座谈交流、供需对接等活动,推动创新模式播种生根。
同时,“百城千园行”活动促进了工业互联网各要素一体化落地,打通了工业互联网落地普及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的加速器。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天津等多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园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河北、江西将“百城千园行”活动写入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山东提出“到2025年,培育3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园区”。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节能设备改造等重点领域,累计撬动投资1796亿元,推动超过10000家企业参与供需对接,有效带动产融合作企业2674家,融贷合同额达335.98亿元。
供需对接精准有效的同时,数字底座进一步夯实。据介绍,园区网络、标识解析节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百城千园行”活动中的128家园区建设了标识解析二级节点。70%的园区已建设5G基站,281家园区内工厂探索开展5G应用实践。
此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累计开展产教融合活动304场,超过13万家参与,线上线下培训达300万人次,为园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组织开展诊断评估,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依托中国信通院“智能+学院”在国际人才交流、国际课程和认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行业服务。
发挥政策驱动作用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形成了200余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标杆。其中,“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1万个,应用赋能向核心控制环节加速拓展。
专家表示,工业互联网的加速发展离不开有形之手的部署和规划。
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到203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进的技术与产业体系。
2018年,随着工信部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规模化探索正式启航。
2021年一季度,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首破万亿元大关。随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发布,我国剑指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攻关。
2022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两个灾备节点全部上线,二级节点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近24万家。同年,随着在汽车、采矿等十余个重点行业建设了4000多个项目,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普及,“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圆满收官,有力促进了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到2023年末,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达1.35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加快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促进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将成为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加速推进5G应用
眼下,工业是5G应用的主战场。日前,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5G与工业自动化融合应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5G工业应用已从生产外围辅助环节逐步深入至生产核心控制环节。
自2019年5G规模商用以来,我国通过政策引导、建设指引、试点示范等措施,持续推进5G在各行业的应用,全国范围内“5G+工业互联网”项目呈规模化发展态势。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G应用已经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在工业、矿业、电力、医疗等重点领域规模推广,“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
报告显示,目前,飞机、船舶、电子、采矿等主要产业已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形成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等一批典型应用。但同时,5G与工业自动化融合应用也面临着挑战,比如工业自动化低时延场景下的5G终端种类不够丰富、网络确定性与高实时性不足、网络管理困难等。
为促进5G与工业自动化深入融合应用发展,报告倡议未来产业界主要在三方面开展工作:丰富工业自动化低时延场景5G终端种类,鼓励支持5G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仪表、执行器、工业相机等产品研发;基于5G局域网、时间敏感网络等技术,突破工业5G确定性网络关键技术及满足工业自动控制高实时要求的5G网络技术;建设工业网络综合管理平台,支持对工厂5G网络与传统工业网络的统一管控,实现5G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跨域网管与运维。
报告认为,通过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应用实施等相关行动,工业企业5G工厂建设、5G工业应用规模化发展将持续向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