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9月22日迎来秋分节气。秋分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干燥,公众应如何调整饮食以顺应节气变化?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慢阻肺病患者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国家卫生健康委22日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秋分以后,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暑气渐渐消退,凉爽的天气容易让人食欲大增,有‘贴秋膘’这一说法。‘贴秋膘’要根据时令特点和体质特点来进补,不能盲目进补,也不能过度进补,以适度为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龚燕冰在发布会上说。
专家表示,中医讲秋天燥气当令,要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莲藕、山药、百合、银耳、白萝卜、梨等。其中,梨是秋天的应季水果,可以养阴生津、化痰止咳,百合养阴润肺、养心安神,银耳补气润肺、滋阴生津,将这三者放在一起煮水喝,十分契合秋分的时令特点。
秋分以后,昼夜温差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开始增多,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吉训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寒冷环境中;均衡膳食,提倡少盐、少油、少糖,注重饮食多样化;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如果既往有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如出现明显波动要及时就医。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吉训明举例说,脑卒中之后的康复治疗应由神经治疗专业团队进行,普通的理疗团队难以达到有效康复治疗效果。康复治疗尽早开始,循序渐进,康复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个体化、长期性原则,患者出院后回到社区,除了要自我康复外,还应定期找康复师调整康复姿势。同时,还要预防在住院期间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后期要注意慢性病预防。若患者达不到预期康复效果,应请医生尽早对原康复计划进行重新评估。
秋季空气湿度降低,对慢阻肺病患者有何影响?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陈文慧在发布会上表示,慢阻肺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每年秋冬季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容易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相混淆,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咳嗽、咳痰基础上,逐年加重的呼吸困难、气短、胸闷是慢阻肺病的重要表现。
专家表示,慢阻肺病可防可治,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严格戒烟。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和长期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慢阻肺病患者需要长期吸入药物,不能随意增减药物。在严格防护的情况下若还出现明显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
秋冬进入流感高发季,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在发布会上提示,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重复接种。适龄人群尽量在10月底之前完成接种,若因各种原因没有来得及,后续也要尽早完成接种。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